通过大量的预应力检测数据分析,发现传统的张拉工艺存在如下主要问题:
张拉力误差过大,10%;
伸长值测量不及时不准确;
张拉过程不规范,损失大;
人工记录,隐患被掩盖施工过程存在安全隐患。
较新《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
关于预应力张拉施工与旧规范的区别:
1、对张拉控制应力的精度提出了具体要求(*
7.12.2条*2款,士1.5%);
2、对对称同步张拉工况张拉力提出了允许误差要求(见*7.12.2条*1款,±2%);
3、注重结构建立合格的有效预应力,对有效预应力偏差提出了具体要求(见*7.12.2条*3款,±5%;*7.6.3条*2款);
4、延长了锚固持荷时间,由以前的2分钟延长到5分钟(见*7.12.2条*2款);
5、重视有效预应力的均匀度,强调采用梳编整体穿束工艺防止钢绞线缠绕。(见*7.12.2条*3款;*7.2.7条;*7.8.3条*2款)。
预应力智能张拉技术概要预应力智能张拉技术是指采用计算机、通信、控制、液压等现代技术对预应力整个张拉过程进行控制,不受人为因素干扰,全过程按规范要求自动完成的预应力张拉工艺。其中预应力智能张拉系统以张拉力控制为主,伸长量误差为校对指标。
(1)、精确施加张拉控制应力
系统能精确控制施加的预应力力值,将误差范围由传统张拉的10%缩小到2%。(2011版桥涵施工技术规范7.12.2*2款规定“张拉力控制应力的精度宜为士1.5%”该系统具有两个独立的力值测量系统,能够相互矫正,保证测力精度)。
(2)、实时校核伸长值误差
智能系统可实时采集钢绞线伸长量,自动计算伸长量,及时校核实际伸长量与理论伸长值偏差是否在士6%范围内,实现应力与伸长量同步“双控”。(规范规定“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偏差应控制在2%以内).
(4)、消除张拉过程中预应力损失张拉程序智能控制,不受人为、环境因素影响;停顿点、加载、卸载速率、持荷时间等张拉过程要素完全符合桥梁设计和施工技术规范要求。(规范规定持荷时间为5分钟)较大限度减少了张拉过程的预应力损失。
(5)、精确智能锚固功能
张拉结束后,缓慢卸载,自动测量锚固回缩值,计算预应力损失。降低了传统瞬间卸载带来的一系列安全隐患,如滑丝、断丝等风险。
(6)、远距离施工质量同步管理功能预应力张拉施工关键数据,实时、在线、高标准控制。采用B/S架构设计的数据平台,用户根据权限可随时查看管理相应的施工情况,及时动态掌握现场情况。
(7)、远程故障诊断维护功能
核心部件采用工备结合设计模式,可远程实时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提前发现问题,提前解决问题,**顺利施工。
(8)、自动生成张拉记录表
张拉力值、伸长值、伸长值误差、回缩值、同步率等关键数值在记录表中均有记录。减少了内业整理资料的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