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主要从事工业自动化领域设备的研发、销售、维修和承接自动化工程及技术服务等,集产品销售、
自动化控制工程、设备维修为一体,销售西门子PLC、触摸屏、变频器、SITOP电源、数控系统(840D、
802S/C、802SL、828D 801D)、伺服数控V20/V90/V80V60、软启动、备件等各系列产品。
我们在价格上有较大优势,更注重售后服务,现有大量现货销售,欢迎您来电咨询。
本公司所有销售中产品均为西门子原装正品,质保一年,假一罚百!
企业主要业务经营范围:
为工业企业提供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顶层设计咨询和规划服务;
西门子软启动一级代理商
为工业企业数字化工厂产线设计、建设、互联互通等提供专业的产品、技术和服务。
为工业企业提供远程数据采集、监控、调试运维及工业大数据平台解决方案和服务。
为工业企业和政府提供电气自动化控制、传动整体解决方案及项目集成、实施应用。
为工业企业提供西门子工业软件及数字化工厂解决方案和实施服务。
为工业企业提供西门子自动化控制、网络通讯、变频电机、低压元器件、智能仪表等电气控制、
传动产品及高、中、低压、西门子8PT配电产品、能源集团自动化等产品、技术和服务。
为工业企业智能装备层面提供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导引车、RFID、传感器、数据采集智能网关、
低压配电柜、智能配电柜及电抗器、滤波器及快速布线端子板等产品。
德国的能源未来
今年6月,西门子在柏林举办了一场为期9天的“能源转型对话”活动。活动期间,德国政界、商界和科学界人士以及西门子专家聚集一堂,围绕德国能源体系的发展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对话表明,迫切需要采取新方法,但同时也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许多解决方案,打造电气新时代。
能源转型是德国本世纪最重大的工程之一。德国计划在2050年之前彻底改变能源体系,从而在可持续发展、保护气候和摆脱对矿物燃料的依赖等方面取得独树一帜的成就。计划还要求德国淘汰核电。然而,依然存在许多问题。首先,电价正在逐步攀升,目前已比2000年的水平高出一倍多。现在,德国的电价比美国的高两到三倍。因此,德国工业界对德国的竞争力感到忧心忡忡。此外,虽然可再生能源发电现已占德国发电总量的20%以上,但由于廉价煤炭的用量不断增加,德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际上还在增加(2012年增加了2%)。所幸的是,德国的停电时间一直很短,约为每人每年15分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平均值为53分钟)。尽管如此,德国电网日益不堪重负。
要在短期内让能源转型回到正轨,就需要相关各方——即政府、公民、科学家和工业界等,展开富有建设性的对话。于2013年6月3日至11日在德国举办的西门子“能源转型对话”,让来自政府、工业界、行业协会和科学界的决策者以及对能源转型感兴趣的人们,有机会与西门子专家一同探讨德国能源供应体系的未来。讨论的核心议题包括,现有解决方案、尚待开发的解决方案、必须对总体框架做出的调整,以及国际上的最佳实践范例等。其目标是全面厘清需要在哪些领域采取行动。
作为此次活动的重头戏,展篷内陈列了众多展品和参考项目介绍,参观者从中可以窥见彻底改造整个国家的能源体系意味着什么。展览还表明,西门子是全球唯一一家已针对所有必须采取行动的领域提供或正在开发相关解决方案的企业。这包括:风电机组和燃气轮机创新技术、智能楼宇控制系统、智能电网、蓄能设备和跨境大功率输电系统等。对于提高德国经济的竞争力以及提升德国人民的生活质量而言,所有这些解决方案都非常重要。在西门子展篷内,来自政府、工业界和科学界的高层代表还发表了精彩演讲并展开了热烈讨论。
在柏林举办此次对话活动的日期,是西门子深思熟虑之后的选择。譬如,德国城市大会也于6月3日至4日在柏林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约800位市长参加了此次盛会。此外,对话活动期间,德国电气电子制造商协会年会(ZVEI,6月5日至6日)和德国联邦工业联合会年会(BDI,6月11日)就在毗邻西门子展篷的柏林Tempodrom举行。
对话活动吸引了来自德国顶级企业的约2000位高管,以及包括德国环境部部长和社会民主党和绿党议会领导人等在内的高官政要。所有与会者都得以深入了解了与能源转型有关的挑战、机遇和解决方案。
在西门子,Udo Niehage博士全面负责与能源转型相关的所有事务,他说:“我们认为,我们有义务向政府官员解释,哪些是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以及能源行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正如西门子对各行各业的250位客户进行的调查所表明的那样,德国许多企业都对与能源转型有关的挑战持类似看法。譬如,90%的受访企业称,它们支持能源转型,但93%的受访企业都对能源转型计划的实施感到不满。90%以上的受访企业将价格实惠、供应安全和提高能效列为优先事项。他们还表示,希望重组电力市场,加大节能增效的支持力度,围绕蓄能解决方案开展更多研究。
三点计划。西门子管理委员会成员参加了对话,讨论了能源体系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并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案。当时尚未卸任的西门子前首席执行官罗旭德向政府官员、商界领袖、能源专家和媒体建议,应当摒弃设定可再生能源发展硬性目标的做法,而应将重点放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上。为此,应当更多地使用高能效联合循环发电装置和风电机组。这是因为,技术尖端的联合循环发电装置的效率超过60%,相比于新建燃煤电厂,其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了一半多;另一方面,风电场的发电成本今后势必会降至与常规电厂相当的水平。
这种做法也有助于德国实现其气候保护目标。西门子能源开展的一项研究表明,如果德国采取这种做法,而不是盲目扩张可再生能源,那么,到2030年,实现气候保护目标所需的投资和运营成本可减少至少1500亿欧元。罗旭德说:“(这种做法能)以较低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水平和低得多的成本,实现我们的2030年气候保护目标。不论是从经济上讲,还是对环境而言,争取到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占比扩大至40%,而不是计划的50%,都不失为明智之举。”
因此,西门子制定了一个旨在以经济高效的方式实现能源转型的三点计划。计划的第一点涉及重组电力市场,全面修订德国的《可再生能源法案(EEG)》。这意味着,可再生能源供应商将不得不面对竞争,并且在向电网输送电能时要承担更多的重任。它们必须像其他电力供应商那样,提供可靠的电能,也就是说,它们将不得不采用灵活发电装置或蓄能设备,自行调节供电量。这样的举措将形成一个完全根据实际需求来供应电能的电力市场。可再生能源补贴政策必须顺应市场规律,以提高能效为重点,并将拍卖作为可选方案。譬如,新建一座风电场的合同,将承包给承诺以最低价格向电网输送电能的企业。第二,必须加强对能效的重视,因为白白浪费掉的能源也会产生排放。最后,政府和私营部门的政策必须协调一致,同时,欧洲各国以及德国各个州之间必须展开更加密切的合作。
以经济高效的方式实现能源转型的三点计划:
重组电力市场、提高能效和全欧协调一致
新型技术解决方案。在“能源转型对话”期间,西门子首席技术官Klaus Helmrich携手其他专家组织了一场“创新日”专题活动。这场活动突出强调了诸如智能电网和蓄能装置等技术解决方案对于成功实现能源转型的重要性。翌日,西门子能源首席执行官苏思与高层政要和专家共同探讨了新的电力市场结构。显然,尽管提议的解决方案大相径庭,但德国政党代表关于当前问题症结所在的看法是一致的。德国环境部部长Peter Altmaier指出了仍需克服的挑战。他说:“我们必须限定最高电价,同时,应当全面修订EEG。我们还必须保证,清洁、高效的矿物燃料电厂与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更紧密的结合,并让这些系统的发展都符合电网扩张的目标。”
此次对话活动也是一场面向公众的盛事,它信息丰富,娱乐受众。譬如,在波茨坦广场的索尼中心上演的精心编排的“能源之舞”,以及请参观者参加以电气新时代为主题的清道夫狩猎游戏的“能源转型之路”等。到西门子展篷参观的人络绎不绝,这里有精彩纷呈的展品,还有西门子专家在现场详细讲解能源转型的方方面面。
“能源转型对话”表明,转型所需的大多数技术解决方案已然存在。在德国乃至全球各地的成功案例中,针对所有必须采取行动以保证成功实现能源转型的领域,西门子都能提供或正在开发相关解决方案。西门子环保相关业务组合的90%以上,以及超过300亿欧元的销售收入,均涉及面向可持续能源体系的产品和技术。楼宇、工业和交通等领域的高能效产品的销售总额高达230亿欧元。西门子坚信,如果德国采取明智的能源转型措施,就能为德国及其工业界创造经济发展机会。要知道,其他许多国家也需要可再生能源、高度灵活的燃气发电和智能电网技术,以及最为重要的节能增效技术。
“德国能从国际成功经验中学到什么?”在柏林举办的“能源转型对话”活动期间,麦肯锡咨询公司在西门子的支持下开展的一项研究为此找到了答案。围绕环境保护、成本效率和供应安全等方面,这项研究分析了世界各地20个最佳实践范例,此外还分析了为什么有些举措尚未在德国实施,或者实施力度不够。如今,全球各地已针对能源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开发出相应解决方案,涉及发电、输配电,以及楼宇控制、工业和交通能效等,不一而足。譬如,美国率先采取暂时降低用电需求的措施,有的放矢地控制用电量,而巴西、丹麦和荷兰则正在借助风电场承建合同拍卖机制,对其能源体系进行现代化改造。
公司主要从事工业自动化领域设备的研发、销售、维修和承接自动化工程及技术服务等,集产品销售、
自动化控制工程、设备维修为一体,销售西门子PLC、触摸屏、变频器、SITOP电源、数控系统(840D、
802S/C、802SL、828D 801D)、伺服数控V20/V90/V80V60、软启动、备件等各系列产品。
我们在价格上有较大优势,更注重售后服务,现有大量现货销售,欢迎您来电咨询。
本公司所有销售中产品均为西门子原装正品,质保一年,假一罚百!
企业主要业务经营范围:
为工业企业提供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顶层设计咨询和规划服务;
西门子软启动一级代理商
为工业企业数字化工厂产线设计、建设、互联互通等提供专业的产品、技术和服务。
为工业企业提供远程数据采集、监控、调试运维及工业大数据平台解决方案和服务。
为工业企业和政府提供电气自动化控制、传动整体解决方案及项目集成、实施应用。
为工业企业提供西门子工业软件及数字化工厂解决方案和实施服务。
为工业企业提供西门子自动化控制、网络通讯、变频电机、低压元器件、智能仪表等电气控制、
传动产品及高、中、低压、西门子8PT配电产品、能源集团自动化等产品、技术和服务。
为工业企业智能装备层面提供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导引车、RFID、传感器、数据采集智能网关、
低压配电柜、智能配电柜及电抗器、滤波器及快速布线端子板等产品。
**城市安全
去年10月,超级风暴“桑迪”令这座“永不入眠的城市”打了个“小盹”。然而,这场风暴结束后,痛定思痛,这座拥有800万人口的城市正在采取各项措施,以保证其5个行政区能够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同往常一样,联合广场上人头攒动、熙熙攘攘。这是平常的一天,从地铁站里涌出的上班族迈着轻快的脚步匆匆赶路。课间休息时分,大学生们在公园里休憩聊天。形形色色的街头艺人正在展示五花八门的才艺,而小孩子们则在人行道上下棋。男女企业家们纷纷驻足停歇,呼吸一口新鲜空气,或是抽根烟。众多游客漫步徜徉其间,感受这座城市的充沛活力,偶或拍几张照片。
当纽约大学的学生Alyssa Torske和几个朋友在超级风暴“桑迪”袭击纽约之后的那个傍晚冒险走出宿舍时,联合广场已面目全非。整座城市陷入了一片黑暗。路上没有一辆车开过,也看不到任何人。指路牌被从钢柱上撕扯下来,到处都是残砖破瓦,乱枝纵横,一片狼藉。唯一能听到的声音是呼啸的风声和刺耳的警报声。Torske回忆道,“幽暗死寂的街道,仿佛《僵尸世界大战》里,人类世界遭僵尸袭击后的末日场景。”
超级风暴“桑迪”夺去了41名纽约人的生命,致使超过80万纽约市居民无电可用。风暴卷起4米高的巨浪,裹挟着5亿吨海水猛力冲击纽约市海滨边缘地区,包括曼哈顿下城区。海水冲毁了桥梁、隧道和道路,地铁停驶一个星期。企业被迫歇业。纽约证券交易所连续两天停止交易。造成的损失有多大?仅财产和经济损失就高达190亿美元左右。
“桑迪”堪称史无前例的超级风暴。尽管如此,近年来,由曼哈顿、皇后区、布朗克斯、布鲁克林和斯塔腾岛等5个行政区组成的纽约市,已经遭遇了越来越多的极端天气事件,包括2011年8月的飓风“艾琳”。自2007年以来,龙卷风横扫纽约市的频率越来越高。此外,在炎热的夏季,热浪持续时间越来越长。
2012年是美国历史上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科学家警告道,平均气温将继续升高。纽约市市长布隆伯格召集的专家研究小组预计,到2050年,纽约地区的海平面可能上升75厘米以上。因此,预计居住在洪灾高发区域的纽约人数量将增加一倍多,达到80万。同一时期,位于洪泛区的电厂占纽约市全部电厂的比例将从53%飙升至97%。全球再保险公司瑞士再保险预计,2050年,像“桑迪”这样的风暴可能要花掉纽约市900亿美元的预算。
“桑迪”表明,纽约必须增强其基础设施的灾害承受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纽约市市长布隆伯格发起了一项斥资200亿美元的计划,以投资建设强韧型设施,加强纽约市的防御力量。报告概述了诸多计划,包括修订建筑法规,以保护关键型基础设施,以及投资修建防洪设施,如防洪堤、堤坝和导流洞封堵头等,以保护纽约市绵延520英里的海岸线。布隆伯格说:“渐渐地,经过数年乃至数十年的不懈努力,我们将建成一座能够经受住更严峻的考验、克服所有挑战的固若金汤的城市。”
雄伟的防洪堤将帮助把海水挡在城外,但要提高城市的灾害承受能力,还要求投资于旨在提高基础设施的冗余度和通信能力,实现分布式部署,以及加快应急速度的技术。纽约市正在与西门子合作开展一系列强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其中一个已经改善了纽约市的灾害承受能力的大型项目,是西门子提供的能够跨越很远的距离,以极低的损耗输送电力的高压直流输电线路(HVDC)。自2013年6月起,由西门子提供设备的一条高压直流背靠背输电线路已将新泽西电网与纽约市电网连接起来,以根据需要向纽约市输送66万千瓦的补充电力。虽然新泽西电网与纽约市电网之间早已实现互连,但这条背靠背输电线路在提高输电容量的同时,还具备快速响应功能。换句话说,它对两侧电网都能起到稳定作用,可降低电力断供风险。2007年,一个由西门子提供设备,以帮助稳定长岛电力供应的类似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顺利竣工。从那时起,新泽西的电网为长岛供应20%的电力,更让长岛受益匪浅的是,它能获得来自多个途径的低成本电力,包括利用可再生能源生产的电力。
待2014年年初落成时,世界贸易中心一号楼(1 WTC)将成为强韧型楼宇技术的典范。西门子为这栋大楼提供的配电系统采用了长达1443米的不占空间的Sentron母线槽系统,而不是常规电力电缆和导管,并且实现了电路保护,这将有助于确保为这栋纽约市最高的建筑物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此外,当出现过压时,该系统可以立即关断电源。世界贸易中心一号楼还采用了西门子开关技术,并且与新世界贸易中心相连通的地铁站也配备了低压开关柜,还有哪怕在危急情况下也能让这栋大楼的紧急通风系统可靠运转的自动化技术。
智能电网。在“桑迪”造成的巨大压力下,纽约市电网不堪重负,曼哈顿下城区大部分区域供电中断数日,一些社区的停电时间甚至长达数个星期。就Alyssa而言,没有电,意味着好几天没有灯光,没有暖气,也没有自来水,并且要辛苦地爬20层楼梯才能回到住处。其他关键设施也受到了影响。应急发电机故障迫使大型医院如纽约大学附属Langone医疗中心和Bellevue医疗中心等疏散数以百计的患者。
但有一个社区做好了更加充分的准备:Coop城——一个位于布朗克斯的住宅开发项目。依赖于本地由西门子承建的一座4万千瓦热电联产电厂(CHP),这个社区安然无恙地度过了这场风暴。归功于这个解决方案,当周边大部分区域无电可用时,Coop城的居民却拥有可靠的电力、暖气和自来水供应。依靠其自有微型电网,Coop城得以保持正常供电。
未来,事实应当能够证明,智能电网也像Coop城的微型电网一样可靠。自2011年8月以来,西门子就在与纽约市最大的供电公司Con Edison合作开展一个智能电网集成项目。得益于专门的集成软件、标准化数据接口和尖端的可视化技术等,Con Edison公司的员工能够全面掌握电网状况以及诸如备用发电机等可用需求响应资源的容量。更重要的是,这些信息是实时提供的。这样一来,运营商就能快速确定是否有必要抛甩负荷。譬如,在夏季用电高峰时段,运营商能够向诸如商业大厦等需求响应资源发出针对性的限电请求。与Con Edison公司一道,西门子目前正在研究如何进一步扩展这个解决方案。
西门子企业集成与网络安全服务小组负责人Mayur Rao认为,由此带给纽约市电网的益处包括,改善需求响应集成和更加多元化的电力供应,这可能意味着更好地吸纳可再生能源发电。Rao说:“曼哈顿的基础设施的扩展潜力有限。集成更多基于需求响应的智能电网资源以满足与日俱增的需求,同时缓解电网过载压力,非常重要。”
2013年,西门子、纽约区域规划协会和Arup公司联合编写了《RUI报告》。报告指出,纽约市断电一日造成的损失高达10亿美元。这项研究还计算出,今后20年,像“桑迪”这样的风暴导致的纽约市电网恢复重建费用总额将高达30亿美元。然而,投资相同金额用于部署智能技术,则可将这笔损失降低20亿美元,并能通过提高效率创造40亿美元的效益。
纽约地铁:乘上科技的列车。要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也离不开强健的基础设施。Gwen Shockey住在曼哈顿靠近哈莱姆区的地方。她是一名医学插画师,工作的地方位于中城区。每一天,她都搭乘地铁上下班。当“桑迪”导致地铁停运时,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Gwen都无法去上班。她说:“这令我意识到,我对地铁的依赖有多么强烈。”
估计,纽约市断电一日造成的损失高达10亿美元——这笔钱如果投资于建设智能型基础设施,将获得更好的回报。
纽约市地铁系统已成为约570万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Gwen只是其中一员。早在一个多世纪以前投入运行的纽约市地铁系统,是全世界最老的地铁系统之一,必须不断升级。从1999年起,西门子一直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譬如,现在,往返于曼哈顿Chelsea与布鲁克林Canarsie之间的L号线地铁,便采用了西门子提供的列车控制技术。这种基于无线技术的信号系统使列车与列车之间、以及列车与控制中心之间能够相互通信。这个系统为提高发车频率创造了条件。这项技术还降低了对轨道沿线设备的需求,并利用光纤网络实现了与关键型地面设备的通信。这增强了地铁系统的强韧性,因为能够将地面设备安装在更加安全的位置。如有洪灾预警,可以提前将沿轨道部署的电台设备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就像“桑迪”来袭时所做的那样。
2008年,西门子提供的另一个解决方案投入运行。现在,这个系统通过同时实时追踪多达220辆列车,控制着纽约市三分之一的地铁系统。这项技术最大的优势是其提供的信息。得益于此,运营商可以密切监控各种事件,当发生紧急状况时快速做出响应。譬如,通过疏散隧道内的列车,或者让列车从受影响的线路改道其他安全线路。这些解决方案协同作用,形成了一个具备通信能力的集中控制式系统,这是一个为应对危险状况做好了准备的系统!
怎样才能进一步提升纽约市地铁系统的可靠性?常驻纽约的西门子交通集团轨道系统IT项目负责人Paul Eliea认为,集中控制式危险检测系统可能是一个涵盖整个地铁系统的解决方案的关键要素之一。他说:“当地铁系统进水量足以对其运行造成影响时,传感器将向控制中心发出警示信号,并提供实时信息,以便掌握事态进展。”
所有这一切都表明,从电网到交通系统,拥有最优性能的强健解决方案在确保纽约市的关键基础设施的稳定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纽约市的居民也在通过小规模投资提升自身的灾害承受能力。Gwen说:“这场风暴结束后,我买了一辆折叠自行车。现在,有了这辆小巧的自行车,我再也不会寸步难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