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一体化雨水提升泵站在使用时需注意:
1.泵站安装的位置需合适,使用之前要考虑到雨水污水输送路线和长度,根据规模与施工要求、配套管网的雨水污水特性、地形及水文条件合理安排中途泵站的数量及位置。
2、选择合适的污水泵站,由于污水泵大都采用并联式运行,因此对污水泵要进行并联运行工况测试,分析运行曲线,测试并联工况点是否处于高效运行区域。
3.选择合适格栅类型,常见格栅有提篮格栅和粉碎格栅,提篮格栅需人工清掏,粉碎格栅成本略高,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4.通风设计,泵站内的雨水污水*产生污染废气、臭气,因此,应有通风系统,降低对人员及周边环境的影响。
一体化雨水提升泵站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环节,它在排除城市低洼地带或管道的积水,有效避免城市内涝出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体化雨水提升泵站,是城市排水系统中必不可以的重要帮手。它的主要作用是为城市城区和道路上的雨水、积水通过管道时提动力,将雨水、给水从**管网输送至排放地或处理场所。一体化雨水提升泵站采用全地埋式安装,一般分为中途泵站和终端泵站。通常,雨水和污水依靠自重重力的作用,从管道输送,因为地势或淤泥的影响,流动动力不足。而设置中途泵站,可以为管道中的流水提供足够的输送动力,提高排放速度,保证管道中的水排放通畅。而设置终端泵站,则是为了让雨水、污水顺利流入终点。通畅终端泵站的功率会更大一点。
站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泵站的设计低于规定的标准、设备趋于老化
我国许多地方的泵站大多修建于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由于当时的科学技术较为落后,资金投入不足,导致了泵站的设计普遍低于国家标准。这些泵站在经历了几十年的运行后,其主机逐渐趋于老化,泵站的电气设备在绝缘功能以及可靠性能等方面发挥的功效越来越低,一些原本应该废弃不用的泵站设备因为多种原因还处于运行使用状态,从而严重威胁了泵站的运行安全。
(二)泵站操作技术较为落后、自动化程度较低
在对一些泵站进行实际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泵站的运行过程没有高科技理论的支持,在泵站的运行过程中没有采取自动化监控等高科技管理措施,且泵站的电气设备以及自身的信息处理工序不符合现代化标准,这些原因都有可能影响泵站机组间的匹配效果,降低泵站运行的高速化以及技术化程度。与此同时,由于在泵站的运行过程中缺乏相对较为完善的泵站管理技术以及充足的泵站管理资金,使得无法及时、准确地更新已经被淘汰的泵站的电气设备。
合理选择雨水泵
一体化雨水提升泵站能否高效安全运行关键在于雨水泵的选择。在一体化雨水提升泵站的设计中,雨水泵的选择要确保在任何情况下,所选择的各台水泵都能够及时且有效地运转,而且若地面无积水现象,还应保证选用的水泵能够运行足够长的时间。具体应注意如下问题:
雨水泵数量的确定
(1)根据雨水泵的功率以及设计流量(设计流量值≤100m?/s)等情况,确定选择雨水泵的数量。一体化雨水提升泵站的建设涉及到土建、道路以及配套的设备与电器等,投资较高。因此,雨水泵的数量选择在2~5台为宜。
(2)若雨水的径流量比较集中或降雨短暂,*导致雨水管内的压力流形成。这时,选择雨水泵的台数应尽量少,流量尽可能大。
(3)根据非暴雨时或者初雨时雨量的排除情况选择雨水泵的数量,同时水泵选择相同的型号。当一定容量的雨水调节池允许设置时,选用的水泵数量要适当减少;
水泵组合选择
雨水泵应采用中小型或大中型组合水泵的方式,从而适应雨量的变化。一般而言,可采取设计雨量的的水泵组合,且其中的1台或2台水泵应该选取可调整叶片或者无极变速电机的轴流泵,从而通过调整叶轮或电机的变速,实现水量的调整,提高水泵利用率,有效节约投资;
水泵的扬程确定
首先要确保*、*二台水泵两者间的启止水位存在差异,但启动水位与停止水位间的差异宜控制在0.3m~0.6m范围内,不宜过大。水泵的扬程需要根据所需自由水头、压力出水管与*次启动水位间的标高差、局部阻力等因素进行确定,并通过停止水位进行扬程的复核。
准确计算雨水量
由于降雨量设计过小*造成厂房被淹等事故,若过大则会造成大量的浪费。因此,雨水量的计算要结合当地长年的降雨情况进行计算,力求准确。在计算时,主要注意以下问题:
1)确保城市或全厂的雨水管网的设计与城市一体化雨水提升泵站的水量设计同时进行;在设计过程中,既要考虑城市或厂区的排水总干管的设计流量,还需要利用所有的管网在压力流状况下的流量进行雨水量的校对;
2)注意城市或者厂区的地形状况,同时还要了解城市或者厂区内短时间的积水现象是否被允许;
3)城市或者厂区的雨水管网中,都排入了一定数量的污水。如果污水排入量≤8%的雨水量的情况下,雨水流量设计时可不考虑;若污水排入量>10%的雨水量,在流量设计时,需要考虑生产废水的流量;
4)由于降雨量是一个变量,且波动较大,因此,在流量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小雨、中雨以及暴雨等不同降雨强度阶段的雨水量的排除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