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颗粒机的特点
现在对于很多的养殖业来说都会使用很多的机械设备,这样不但可以降低劳动强度还能够提高饲料的水平,所以说不管是水产,家禽还是牲畜养殖都需要这种小型的饲料颗粒机。
饲料颗粒机的结构较简单,容易学会,操作也相对简单,将原料制成饲料颗粒后还能保存同样的含水量,还有制成颗粒后也更利于储藏保存,所以对于那些饲养场来说饲料颗粒机就是*的设备之一,也逐渐成为很多养殖户的致富好帮手。
原料颗粒或者粉末在放入饲料颗粒机时,如果水分过低颗粒就会松软,成型性差,水分过高就会表面粗糙,影响颗粒外观,所以原料的含水量一般控制在10%--15%。
4、主传动箱介绍
主传动箱主要由主动齿轮(齿轴)、被动齿轮(大齿轮)、主轴、空轴以及箱体、轴承等组成。电机通过联轴器带动主动齿轮,再经与被动齿轮啮合减速带动空轴旋转,空轴端连接传动轮,传动轮通过螺栓和键与压模固定,使其旋转。主轴左端是压辊和刮板的固定支座,右端有过载保护装置,当有硬质异物进入压制区或物料流量过大时,环模与压辊间的压力**过正常工作压力,即主轴受扭矩**过正常扭矩,从而传递给安全销的剪切力**过其强度的极限,这时安全销会自动折断,主轴带动 安全销座旋转,触动行程开关,切断电源而停机。饲料颗粒机(又名:颗粒饲料机、颗粒饲料成型机),属于饲料制粒设备。是以玉米、豆粕、秸秆、草、稻壳等的粉碎物直接压制颗粒的饲料加工机械。
卫辉市金泉机械有限公司已制造养殖设备二十余年,其公司制造的饲料颗粒机有众多优点,饲料颗粒机在加工饲料颗粒自然升温达70度左右,能加入各种添加剂药物,营养损失较小。颗粒表面光洁,硬度适中,内部熟化程度深透.又能杀灭能致病微生物及寄生虫,而保证饲料质量,可用于养兔,鸡,鸭,鹅,鱼,猪,水产品等。本机使用轴带动不需要皮带就可以做出颗粒,利用高科技术,比原先的皮带带动先进很多,饲料颗粒机属于干进干出的那种。制造的时候,我们就针对那些小户型养殖使用,同时做出的颗粒可以保存很久,半年以上不成问题。
颗粒机电流不稳定的原因有哪些?
近有客户咨询关于颗粒机电流不稳定造成的原因。开颗粒机电流浮动很大,产量跟不上,容易闷机。颗粒机电流不稳定,对产值,机器的稳定性及使用寿命都有非常大的联系。如果不是回锅料的问题,还有什么原因导致电流不稳的?今天我们请来了山东宇冠机械有限公司负责颗粒机设备设计制造的技术支持,为我们客户做了以下详细解答。
首先在颗粒机工作前,先要在 PLC控制参数中输入制粒机正常工作时的所需电流,一般取电机额定电流值的80%~95%,对于容易制粒的饲料取较大值,难以制粒的饲料则取较小值;在颗粒机工作中,PLC控制中心则根据采集到的电流实际值和设定值进行对比,如果实际值小于设定值,则给喂料器的变频器一个增加一定喂料频率的信号,喂料速度加快,喂料量于是增大,反之,则需要降低喂料频率,减小喂料量。
其次颗粒机电流轻微的波动是允许的,启动机器时要检查声音是否不对劲?检查压辊间隙是否太大,挡料浆是否调得太低,压辊表面的磨损严不严重。是不是压辊或环模磨损过大引起的。如果压辊或者环模磨损过大那需要更换一下配件了。闷机的主要原因是压辊太松和磨损过度造成的。其他还有一些导致制粒机电流不稳定的原因可供参考:
(1)压辊环模间隙调整不当;
(2)分料刀磨损严重,分料不均匀;
(3)半成品或回料中含有过粗的粉粒(分级筛有破损现象);
(4)原料和添加液、蒸汽混合不均;
(5)传动皮带松紧不一。
后在颗粒机工作过程中,要注意正常生产中制粒机电流波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停机检查,制粒机“带病”运行,轴承跑外圆等状况,也会造成制粒机工作无力,电流不稳,使产量降低。总之找准原因,才能针对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避免设备发生其他故障。
颗粒机是饲料生产工艺的关键设备,而环模是颗粒机工作的心脏部件,也是制粒机易磨损的零件之一。研究环模失效的原因,改善环模的使用条件,对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降低能耗(制粒能耗占整个车间总能耗30% ~35%),减少生产成本(环模损耗一项费用占整个生产车间的装修费25% ~30% 以上)等方面影响较大。
颗粒机环模工作原理:
环模是由电动机经减速器带动旋转的,安装在环模内的压辊不公转,但因与转动着的环模摩擦(通过压实物料)而自转。进入压制室的调质好的物料被撒料器均分于压辊之间,被压辊钳人、挤压,并通过环模模孔连续地挤压成形,形成柱状颗粒并随着环模圈回转,由固定安装在环模外面的切刀切成一定长度的颗粒饲料。环模与压辊在任何接触点的线速度都相同,其全部压力都被用于制粒。
环模在正常工作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与物料间的摩擦作用。随着生产物料量的增加,环模逐渐磨损,并终导致失效。因此衡量环模工作性能的指标之一就是生产量。然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大多数环模在达到理论生产能力之前就失效了。由于环模价格昂贵,这就为用户造成一定的损失。本文拟对环模失效原因进行分析,从而对环模的制造、使用条件提出建议。
颗粒机环模失效原因分析:
从环模实际失效现象来看,可分成3类。类:环模工作一段时间后,出料各小孔内壁磨损,孔径增大,所生产的颗粒饲料直径**过规定值而失效;第二类:环模内壁磨损后,内表面凹凸不平严重,使饲料流动受阻,出料量下降而停止使用;第三类:环模内壁磨损后,使内径增大,壁厚减小,同时出料小孔内壁也随着磨损,使各出料小孔间的壁厚不断减薄,因而结构强度下降,在出料小孔的直径增大到允许的规定值之前(即出现类失效现象之前),在危险的截面上首先出现裂纹并不断扩大,直到裂纹延伸到较大的范围而导致环模失效。产生上述3种失效现象的实质性原因,归纳起来,首先是磨粒磨损,其次是疲劳破坏。
① 磨粒磨损
磨损原因很多,分为正常磨损、不正常磨损。正常磨损原因主要有物料的配方、粉碎粒度、粉料的调质质量等。正常磨损情况下环模出现轴向均匀磨损,导致环模模孔变大,壁厚变薄。不正常磨损主要原因:压辊调得太紧,与环模间隙小,互相磨损;撒料器角度不好,导致分配物料不均匀而部分先磨损;模内掉进金属而磨损。这种情况下,环模多出现不规则磨损,多为腰鼓形。
② 原料粒度
原料粉碎细度要适中均匀,因为原料粉碎细度决定着饲料组成的表面积,粒度越细,表面积越大,物料吸收蒸汽中水分越快,有利于进行调质与颗粒成形。原料粒度过粗,会增加压模的磨损,并造成生产率下降,能耗增大。一般要求原料粉碎后要能全部通过8目筛面,25目筛上物不得大于35% 。对粗纤维含量高的物料,添加一定量的油脂,在制粒过程中,可以减少物料与环模之间的摩擦力,有利于物料通过环模,且成形后颗粒外观较光滑。
原料含杂情况
物料中含砂及铁杂质过多,会加快压模的磨损,所以,原料清杂工作十分重要。目前,大多数饲料厂对清除原料中铁杂质较为重视,因铁质物质对压模、压辊乃至设备会造成强烈的破坏。而对砂石类杂质的清除却不重视。这一点应引起制粒机用户的注意。
③ 蒸汽的添加
对物料添加蒸汽,可软化物料,使物料中含油细胞组织分裂,并使油分呈游离状态,在制粒过程中起润滑作用,从而减轻物料对压模的磨损作用,并提高制粒机的产量。一般添加蒸汽的压力应在0.2~0.4MPa之间,压力高低随压制物料品种而变化,蛋白质含量较高的物料,使用蒸汽压力应稍低一些,含纤维较多的物料,使用蒸汽压力可稍高一些。添加蒸汽应使物料含水率达16% ~17% ,物料调质后的温度在78~87~C时。
④ 环模与压辊之间的间隙
环模与压辊之间的间隙过小,会加快环模与压辊表面的磨损,特别是在制粒机启动和停止时的空运转期间,这种磨损作用更加强烈。考虑到环模、压辊表面的圆度误差及工作面与安装面之间的同轴度误差等因素,环模与压辊之间的间隙一般取0.2~0.4mm为宜,压制小直径颗粒饲料或使用新环模时取小值。
⑤ 撒料器安装角度
撒料器安装角度不正确,会导致环模与压辊间的物料分布不均匀。因此,进入挤压时,环模与压辊的挤压应力和摩擦力沿轴向出现非均匀现象,终导致环模与压辊磨损呈不均匀分布。
3、疲劳破坏
制粒机环模为一多孔环形零件,工作条件恶劣,在使用过程中长期承受压辊的挤压力和物料的摩擦力,使之产生弯曲应力和接触压应力。但这些应力不是影响环模寿命的因素,其主要失效形式还是来自疲劳破坏。黄传海在“颗粒饲料压制机环模强度探讨”中,对制粒机工作过程中环模的受力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环模在制粒过程中受到交变的作用,其交变应力循环特性为:
这表明其交变应力是非对称循环的,环模通常发生疲劳破坏。这与环模在实际使用中所产生失效结果相吻合。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当增大环模宽度、厚度及内径,可提高环模的抗弯能力和生产率。同时增大内径和有效挤压长度,可明显降低环模的接触压应力。
为有效改善环模的受力条件,除改变环模外形尺寸,还可以采取选用合适材质和热处理技术,以及设计环模表面开孔率等途径。
环模通常由碳(合金)钢或不锈钢材料经锻压、切削、钻孔、热处理等工序制成。环模钻孔时,应采用多孔钻加工,以保证各孔质量。热处理时,应采用真空淬火设备,可避免在普通设备中经常出现的表面氧化的脱炭,从而获得更高的硬度。
环模表面开孔率直接影响制粒机的产量和环模强度。开孔率大,制粒机产量高,环模强度低;反之,环模强度提高,制粒机产量降低。由于选材及环模尺寸的差异,要得到恰当的环模模孔开孔率数值,以更好地协调它的产量及使用寿命,目前还有较大的困难。对于模孔直径为2~12mm的环模,其模孔开孔率一般应选定在20% ~30%之间。模孔越小,开孔率取值越小,反之,开孔率取值越大。制造厂可根据所选环模材料、环模外形结构与尺寸,采取逐次迫近试验方法,确定环模开孔率的大小,保证环模有足够的强度,以防止其承载时破裂而缩短使用寿命。
在设计环模外形结构时,应尽量减少环模外表面沿径向分布的沟槽数量,并减小其深度。因为沿径向分布的沟糟是容易产生应力集中的部位。在长期交变应力作用下,首先易在此部位产生微裂纹,继而逐步扩大,终造成环模断裂。
以析表明,环模在生产过程中主要有两种失效原因,一是磨粒磨损,二是疲劳破坏。要从根本上避免环模的失效是不切实际的,只有改善环模制造、生产及使用条件,从而延长环模的使用寿命,节约成本。